王鳳麟教授受邀勘測美蘭機場談防雷
發布時間:2014-10-07?????? ???????????????2007年05月日 25日,在秘魯北部洛雷托省叢林地區找到日前失蹤的秘魯空軍一架輕型飛機的殘骸。據秘魯空軍發言人透露,有8人生還,12人死亡,生還者中包括1名孕婦。
這架輕型飛機當地時間24日晚從洛雷托省首府伊基托斯市機場起飛,前往烏卡亞利省首府普卡爾帕,途中遇暴雨雷電而失蹤,機上包括3名機組人員在內共有20人。
據當地官員表示,飛機墜毀后斷為兩截,而生還者大都是坐在機尾的乘客。據生還者稱,飛機是遭雷電擊中后墜毀的。
王鳳麟教授受邀勘測美蘭機場
雷電是積雨云強烈發展階段時產生的閃電打雷現象。它是云層之間、云地之間、云與空氣之間的電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放電。它常伴有大風、暴雨以致冰雹和龍卷,是一種局部的但卻很猛烈的災害性天氣。
就全球而言,在北緯82度至南緯55度之間的廣大地區都能找到雷電的足跡。有人估計,全年有31億5千多萬次閃電,而且多集中在中低緯地區。
從我國年雷電日數分布來看,大致有如下特點:南方比北方多,山地比平原多,內陸比沿海多。
雷電活動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雷電出現的開始月份一般從南往北,由東向西逐漸推遲,而終止月份大多在9月、10月份。雷電也有日變化。大陸上雷電多出現在白天,集中期在午后到傍晚之間。而沿海和西部山區的許多河谷地區,易在夜間出現雷電。雷電出現后,持續時間有所差異。有的只有幾分鐘,有的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一般而言,持續時間多在1至2小時,而且是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持續時間要長。
一般地說來,飛機在9146米(3000英尺)以上的高空飛行時,一般不會遇上雷雨。雷雨區的分布范圍一般在幾千米以下的積雨云區,飛機在接近雷雨區時會發生顛簸現象,如果誤入雷雨區,駕駛員會盡快操縱飛機離開雷雨區,繞道而行,對飛機來說,雷雨區不是久留之地。為防止飛機遭雷擊,飛機上裝有防雷電裝置,它一般安置在機翼的翼尖處,亦叫“放電刷”。飛機遭到雷擊后,電流可以從“放電刷”中放出去,“放電刷”即起避雷針的作用。所以盡管舷窗外雷聲滾滾、電光閃閃。但飛機安然無恙。特別是現代打中型飛機一般都裝有氣象雷達,加上地面的氣象預報和駕駛員的正確操縱,繞過雷雨區和迅速脫離雷雨區是容易做到的。
而機場防雷就與飛機在天空中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诘拿捞m機場地處南方熱帶地區,處雷雨多發地帶。打雷會影響飛機的起飛,導致航班的延誤,這必定要造成機場方面的經濟損失。
機場建好不久,時任機場負責人的朱總邀請了各方人士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擬制定出一個較為全面的解決方案和應急措施計劃。
朱總介紹說,1999年2月美蘭機場建成,5月通航。航站樓設計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和諧、健康、節約和環保,利用海南的氣候條件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和采光的設計,讓每位到達的旅客一出機艙就融入到椰風海韻之中,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30萬人次。
美蘭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時任首席執行官王貞也表示,機場的發展,首先要由安全來保障。
朱總繼續說,機場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防雷檢測機構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機場設立防范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雷雨后的檢查和日常的維護;機場在建設中,在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上,是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境、被保護物的特點,以及對雷電活動規律的研究,進行了綜合考慮,采用了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采用了技術和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標準防雷產品和器件;雷災發生時可以做到及時向市防雷所上報情況,以便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雷擊。
王鳳麟教授來到???。經過他的實地考察,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關方案。
他首先從天氣學談起,他說,人們通常把發生閃電的云稱為雷雨云,其實有幾種云都與閃電有關,如層積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最重要的則是積雨云,一般專業書中講的雷雨云就是指積雨云。
云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而發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云的一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1) 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2) 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3)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云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
積雨云就是一種在強烈垂直對流過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遠大于空氣層,所以白天地面溫度升高較多,夏日這種升溫更為明顯,所以近地面的大氣的溫度由于熱傳導和熱輻射也跟著升高,氣體溫度升高必然膨脹,密度減小,壓強也隨著降低,根據力學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氣層密度相對說來就較大,就要下沉。熱氣流在上升過程中膨脹降壓,同時與高空低溫空氣進行熱交換,于是上升氣團中的水汽凝結而出現霧滴,就形成了云。在強對流過程中,云中的霧滴進一步降溫,變成過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隨高度逐漸增多。在凍結高度(-10攝氏度),由于過冷水大量凍結而釋放潛熱,使云頂突然向上發展,達到對流層頂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鋪展,形成云砧,是積雨云的顯著特征。
積雨云形成過程中,在大氣電場以及溫差起電效應、破碎起電效應的同時作用下,正負電荷分別在云的不同部位積聚。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在云與云之間或云與地之間發生放電,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閃電”。
雷電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尤其是近幾年來,雷電災害頻繁發生,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我們應當加強防雷意識,與氣象部門積極合作,做好預防工作,將雷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隨著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和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樓大廈的出現及高層建筑物的不斷增多,雷電構成的威脅日趨嚴重。
就怎么預防遭受雷擊,王教授說——
一是要規范設計、合理布防、認真施工、嚴格驗收、經常維護、定期檢測,確保直擊雷防護裝置安全有效。
二是采用現代化防雷技術,通過接閃、屏蔽、分流、均壓環等電位、接地等層層設防,化解感應電和雷電的入侵。
三是雷雨天氣認真做到“十二不”:不宜停留在層面和樓頂;不宜開啟門窗;在打雷時不要接近裸露金屬物,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更應遠離避雷針引下線;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設施的電器設備;不宜在曠野中打雨傘和高舉金屬物件;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筑物;不宜躲在大樹底下;不宜快速開摩托車、騎自行車;不宜進行戶外球類活動;不宜開電熱水器及太陽能熱水器洗澡;不宜在河道及大片養殖場釣魚。
四是電器最好裝上避雷器,不要把裸露金屬線從室外接到室內,另處,雷雨天時盡量不要使用手機,普通電話也應避免在打雷時使用。
美蘭機場依照王教授的指點,改進了防雷工作,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節省了大量的開支。
鹿鼎資訊更多...
-
名人陷落的背后 虎年該如何正確化......
發布時間:2022-01-14
-
南極修行——突發事件...
發布時間:2019-11-13
-
道家陰盤奇門遁甲與其他奇門的不同......
發布時間:2017-09-20
-
TARGET雜志:關于風月 有關風-水...
發布時間:2016-05-19
-
【五岳游學之旅感悟】“玄門一入深......
發布時間:2023-03-25
-
【五岳游學之旅感悟】你還是不了解......
發布時間:2023-03-23